本網站于2002年12月30日開通

www.shunyn.cn

首頁 > 會史縱覽

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舊址尋訪記憶

信息來源:民進中央網站 時間:2025-06-06
字體: [大] [中] [小]

  1945年12月30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上海陜西南路與紹興路口的中國科學社內宣告成立。其實,關于民進成立舊址的確認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今年恰逢民進成立80周年,讓我們跟隨原中共盧灣區委副書記蘇秉公的講述,了解民進成立舊址的確認始末——

  

  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大會舊址

  20世紀60年代,我在中學讀書時教師隊伍里除了有一批中共黨員外,還有不少民主黨派的成員。其中中國民主促進會支部的許多老師,以他們正直的為人、淵博的學識和生動的授課,受到同學們的敬重。我當年有幸聆聽過民進成員宗震益老師的歷史課和袁定一老師的物理課,受益匪淺。1981年下鄉回來被虹口區政府機關錄用,因工作原因與時任民進虹口區委會主委的毛智鳳老師建立了很好的個人關系。交往中我知道了民進是一個以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政黨。也感受到作為中國八個參政黨之一,她是如何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共同致力于祖國建設事業的。

  意想不到的是,2003年我調到中共盧灣區委工作,居然有緣見證了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大會會場舊址查尋確定的過程,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且非常榮幸的事。

  那時我所分管的工作包含教育、文化及統一戰線等。區委全會確定了“外向型格局、內涵式發展、功能性開發、個性化特色”的現代化城區建設戰略,制定了文化發展三年綱要,為推進區域文化建設拓展了發展空間。為了貫徹落實區委的要求,我四處查閱、探訪區域內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查不知道,一查興奮無比:這里是一個歷史文化資源極其豐富的地區!

  

  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大會舊址

  坐落在陜西南路235號的黃浦區明復圖書館(當年是盧灣區圖書館)就具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底蘊。該館時任館長倉榮卿向我介紹了圖書館的主要建筑——明復樓,他先讓我看了由孫中山先生之子孫科題寫的奠基石,然后講了這幢樓的歷史。1915年前后,一批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的熱血青年深切體會到“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重要意義,于是創建了“以共圖中國科學之發達”為宗旨的中國科學社。之后,隨著成員相繼回國,活動逐漸轉回國內。1928年科學社在這里購得三畝土地,用于建造科學社總社所和圖書館。1931年元旦一座設計新穎、極具人性化的全國第一座專業公共科技圖書館正式開館了,它以中國第一位數學博士、中國科學社重要發起人胡明復的名字命名。面對這樣一座具有如此深厚歷史淵源的圖書館,倉館長不無遺憾地告訴我:因使用面積不符合要求,這是一個不達標的區級圖書館。當時考慮,要異地建新館需要選址、動遷、籌資、建設,不僅不現實,更重要的是這將割斷了該館的歷史文脈。于是大家將目光集中到與圖書館一墻之隔的一幢小樓,如果將該樓及其花園納入,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建設一個精致的、有品位的圖書館,雖然使用面積仍有缺口,也會得到市主管部門理解的。當時的張載養區長和我們一起進入小樓查看過,小樓正在進行修舊如舊的裝修。擁有該樓產權的一個區屬房產經營公司負責人說,他們花了很長時間和巨額資金協商置換了這里原有的七戶居民,修整后打算引進一家大企業總部,每年能為區財政增加大量稅收。然而,區委、區政府根據“內涵式發展”戰略,最終要求區屬公司將該樓以低價租給區文化局交由區圖書館使用。這一決定不僅為區圖書館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更重要的是這個決定無意中也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史研究打開了一個通道。

  

  明復圖書館館舍及孫科題寫的奠基石

  我到區里工作后,時任民進盧灣區委會主委、區文化局局長的王娟女士告訴我:區圖書館還是中國民主促進會誕生地舊址,但成立大會會場在哪里始終無法確定。進入2005年,民進會史研究迎來一個重要年份。年初旅居海外的民進成立大會親歷者、九十高齡的宓逸群老先生從加拿大返滬探親,當他來到區圖書館探訪時,邁過打開了的小樓圍墻,一眼就認出這幢小樓才是原中國科學社的總社所,民進成立大會就在一樓客廳里舉行的。這一認定無疑是顆震撼彈,引起民進中央和民進市委會的高度重視,多年的疑團解開了!從邏輯上分析,中國科學社1928年在此購地,所屬明復圖書館三年后落成,在這期間必定是先建了這幢總社所小樓;科學社成員中有多位是民進創始人,1945年12月30日借用此處召開民進成立大會也順理成章。到了1956年中國科學社將此樓捐給了地方政府用作居民住宅,中國科學社總社所和民進成立大會會址兩處舊址逐漸被湮沒,人們將對它們的記憶植入了建筑尚存的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內。終于真相大白。

  

刻有趙樸初集字的紀念石

  

2005年12月18日,時任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常務副主席張懷西、副主席嚴雋琪等瞻仰民進成立舊址。

  圖書館的擴大和修繕增添了新的重要的內涵。環境和內部的裝飾也根據民進方面的要求作了布局,小樓大門前的綠化中放置了刻有民進中央原名譽主席趙樸初集字的紀念石,客廳里掛放了體現民進歷史的紫檀木匾額和相關照片。2005年6月3日,民進成員趙麗宏先生的散文賞讀會“會心一笑”成為小樓啟用后第一個公開讀書活動。是年12月民進成立60周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先生等民進中央領導來到區圖書館瞻仰民進成立舊址。在會心樓一樓客廳里,許嘉璐主席對我們說:希望在這里放一個書架,他要將講述民進奮斗歷史的書籍陳放于此,把這里作為全會開展多黨合作優良傳統教育的一個基地。當時的民進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長、民進上海市委會主委嚴雋琪還專門約見我和文化局、圖書館領導,對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謝。此后,各地民進組織經常有人前來瞻仰學習。會心樓里還經常舉辦各種文化交流、學術討論、新書發布等活動,成為不少專家學者及普通百姓樂于前往的公共文化空間。我在這里也結識了不少作家、文化人,其中也不乏民進組織的成員。

  

2020年12月30日,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舊址紀念館正式開館。

  

紀念館大門對面草坪上豎立著民進主要創始人馬敘倫和王紹鏊的半身銅像。

  2020年12月30日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舊址紀念館在會心樓正式開館。日前,我們在民進上海市委會研究室談玲同志陪同下參觀了紀念館。館內展示了民進組織及其成員在不同歷史時期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奮斗歷程,讓大家深受教育。站在會心樓門口,面對綠地中新豎立的民進主要創始人馬敘倫和王紹鏊銅像,我由衷地想道一聲:

  向中國民主促進會致敬!

  (作者系原中共盧灣區委副書記,本文寫于2021年2月,轉載時略有修改,原標題為:向中國民主促進會致敬)

作者:蘇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