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于2002年12月30日開通

www.shunyn.cn

首頁 > 會員風采

邱秋霞:醉心鄉情濃 常憶山歌美——小記傳承鄉情的歌者邱秋霞

信息來源:民進廣州市委會 時間:2017-04-07
字體: [大] [中] [小]

  

?

  邱秋霞是廣州番禺區職業技術學校的音樂教師,民進廣州市番禺區基層委員會委員。她1993年畢業于郭蘭英藝術學校,師從于我國著名歌唱家、表演藝術家郭蘭英老師。至今從事教育、群眾文化、演出、晚會策劃、聲樂、合唱指導等工作多年。曾多次參加廣東省青年歌唱比賽并榮獲第一名;同時經常參加各種大、中型演出活動,具有有豐富的舞臺演出經驗及教學經驗。

  身處在教學一線的她,積極履行“雙崗建功”,熱心參與番禺區統一戰線“同心”品牌建設,積極參與到番禺區各民主黨派、無黨派知識分子聯誼會專家組成的文藝團體一一同心文藝服務隊。她熱心傳承嶺南地方文化,扎根基層,深入調研,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為傳承傳統的嶺南文化進行創新和創作。

  邱秋霞所在的廣州市番禺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嶺南文化、廣東音樂的發源地,素有嶺南“文化之鄉”的美譽。作為嶺南水鄉,番禺流傳至今的“咸水歌”更富特色,其濃郁的地方特色、久負盛名。于是邱秋霞和《禺山情家鄉好》創作組專程拜訪了番禺區石樓蓮花山衛星村80多歲的咸水歌傳承人石金娣老師;原番禺區欖核鎮萬安樹村咸水歌傳承人馮惠老師;前珠影樂團團長、演奏家何偉光老師;旅美作曲家、前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陳淳彥等等。

  創作組經過在本地區大量的收集。調研、整理創作。其作品糅合廣東音樂、廣東民謠、本土音樂并結合一些文化新元素。2014年創作了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歌唱作品:“番禺咸水歌——《禺山情家鄉好》”。歌曲《禺山情家鄉好》反映了南粵的地域特色、具有濃郁的水鄉特色,通過對家鄉的贊美,把人們豁達開朗、知情義、拼搏進取的精神面貌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抒發了情懷,喚起對家鄉的無限熱愛。

  2014年-2016年,番禺咸水歌《禺山情家鄉好》先后在廣東省總工會、廣東省文化廳。南方報業集團主辦,廣東工人藝術團“中國夢勞動美”走進番禺活動、番禺區珠江鋼管廠、番禺區總工會“禺山情 勞動美”表彰大會、番禺區統一戰線“民族一家親愛 共圓中國夢”迎新年文藝匯演等活動進行了近十次的演出,受到了聽眾、尤其是本地群眾的的歡迎。

  邱秋霞并沒有停止創作的步伐,她和創作組又把目光放到了另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項目上,那就是廣繡。廣繡是粵繡之一,廣東的廣繡、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四川的蜀繡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繡。2006年5月20日,廣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繡中凝聚著歷代藝人的天才與智慧,從藝術風格到創作思維都充滿了嶺南特色,其成長歷程與嶺南文化發展的軌跡緊密疊合在一起,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迅猛進步的今天,一些粵繡絕活已經逐漸失傳,為弘揚南粵工藝,傳頌嶺南文化,在番禺區有關單位領導的大力關心支持下,邱秋霞和番禺區民主促進會的熱心會員一起,決定創作聲樂作品一一《廣繡神韻》來宣傳和推動傳統廣繡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為了創作出好作品,他們還專門拜訪了廣繡大師,聽取意見和建議。

  經過一年多的策劃,她和創作團隊終于把歌曲制作完成。歌曲名為《廣繡神韻》,歌曲的音樂以廣東戲曲元素灌穿全曲,并運用現代的作曲、配器技法創作而成。音樂旋律優美、華麗大方、粵味濃郁、高雅大氣,具有濃郁的廣東地方特點。“廣繡神韻”衷心贊美傳統的民間刺繡藝術,熱情歌頌為承傳和發展民間刺繡藝術付出卓越貢獻的藝術家們。

  創作團隊后期還將舞蹈和歌曲結合起來,把舞蹈的服裝、動作,到舞美背景等要素結合起來,緊緊圍繞“廣繡”二字,全方位把廣繡藝術溶入其中,多方位、多角度表達廣繡的藝術風采。

  2016年10月、11月先后參加南沙區第一屆農業生態旅游推廣節“嶺南水鄉文化綠色沙田生態“文藝演出和番禺區統一戰線同心文藝服務隊“弘揚嶺南文化 共建美麗番禺”文藝演出等。再次引起了聽眾的強烈共鳴,引發了社會對廣繡藝術保護傳承的高度關注。

  在和邱秋霞的言談中,她常常透露出對于家鄉的一份眷戀之情,她就是一個熱衷傳承鄉情的歌者,我們期待邱秋霞能有更多的反映鄉土情結的好作品,讓濃濃的鄉情永遠的傳承下去。

  

作者:圖\秋霞 文\金軒 吳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