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十五屆二中全會 | 工作報告“干貨”來了!
12月7日,民進十五屆二中全會在京開幕。開幕會上,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代表民進第十五屆中央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
2023年民進做了什么工作?2024年工作如何部署?這些會員關心的問題,都體現在這份工作報告中。
抓好重點建設。
扎實開展“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全面把握“學思想、強根基、重履職、建新功”的總要求,加強組織實施;領導班子領學示范,圍繞主題開展專題學習、撰寫理論文章,赴西柏坡、李家莊進行現場教育,深入11個聯系點開展工作,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
認真完成主題年建設任務,制定本屆主題年建設規劃,把作風建設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召開動員會,常委會審議中期推進情況,領導班子召開專題研討會,梳理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召開工作總結會。
思想政治建設務求實效。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及時跟進學習宣傳習近平文化思想,召開民進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研究制定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意見。
加強學習教育,及時開展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5周年等活動;領導班子成員開展政治學習活動18次;強化思想引導,領導班子成員赴9省20地市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調研,召開教育文化出版傳媒界等會員座談會,全會共開展“我身邊的先進”等宣講活動2000余場,認定首批9家學習教育基地,指導出品話劇《馬敘倫》作為沉浸式教育活動。
發揮新聞宣傳作用,民進新聞全網傳播量833509條,在主流媒體刊發宣傳專版70余個,民進網站發布稿件8200篇,民進網微信公眾號、視頻號、頭條號、人民號發布稿件共計4600余篇。完成新一屆通訊員聘任,開展宣傳干部和通訊員培訓;表彰先進集體個人和優秀通訊員,評選“民進全國好新聞”;召開民進網站開通20周年座談會,制作民進網編輯手冊,推動智能校對軟件在中央和地方組織應用;提升《民主》雜志辦刊質量和水平,訂閱量取得新高。
統籌推進參政黨建設理論研究和會史工作,開展“新時代新征程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課題調研,聘任新一屆參政黨理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召開會史工作研討會,制定會史工作五年規劃、會史編寫規范等文件,首次面向會外開展史料征集;召開紀念葉圣陶先生從事編輯出版工作100周年座談會;會史展覽館新館建設即將完成,數字展館已經上線,會史教育基地全年參觀人數10052人次。
組織建設有力推進。
加強組織建設工作研討,召開全國組織部(處)長會議,明確本屆培訓工作安排,完成新任中央委員、省級組織領導班子和秘書長培訓計劃。
領導班子團結合作,加強作風建設,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落實分工負責制,嚴格執行民主程序;召開主題年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述職和民主評議;貫徹聯系基層制度,領導班子成員赴17個省(區市)開展調研聯系活動27次,推動地方和基層組織建設。
推進人才隊伍建設,落實會員發展規劃,首次召開會員發展工作推進會,推動重點分工領域和履職亟需人才發展,截至11月30日,今年新發展會員5697人,當前會員總數199350人;開展代表人士建設調研和協商,召開文化界、實職會員、十三大代表座談會,推動省級組織青年工作機構在年內實現全覆蓋。持續開展會員工作,開展關愛困難會員活動,資助慰問93名會員;開展首屆“葉圣陶教師獎”評選表彰工作。
提升機關工作水平,抓好干部教育培養,完善干部人事工作流程和機制。深入實施信息化建設規劃,民進中央電子公文系統、組織會員信息基礎庫正式上線。完善預算管理機制。
履職能力不斷增強。
廣泛集智聚力,發揮專委會作用,完善機構設置,完成換屆工作,新一屆14個專委會工作開局良好;加強與各地方組織聯動,促進資源共享;發揮會內外專家作用,聘請新一屆參政議政特邀研究員78人、特邀信息員123人,深化與上海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合作;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聯系,深化互訪互動和協商交流。
深入調查研究,領導班子成員帶隊開展調研211次,加強研討,體現求真務實良好作風;年度重點考察調研、專項民主監督調研中,綜合采用集中調研、定點調研、隨機調研、聯合調研等形式,充分發現問題,提高建言質量。
完善工作機制,召開參政議政年會,加強工作研究;采取以會代訓、集中培訓等形式,加強能力培訓;注重民主監督工作經驗總結;規范政治協商活動程序,履職活動更加規范高效。
制度效能繼續提升。
完善制度體系,制定本屆制度建設規劃,制定、修訂12項制度;做好省級組織制度備案審查和指導工作,實現省級組織制度備案全覆蓋;加強制度宣傳,開展民進章程專題宣講和條例解讀;督促制度執行,增強執規合力,加強教育管理。
加強內部監督,制定2024年內部監督主題年工作方案;安排中監委委員列席中央常委會、中央和13個省級組織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及述職和民主評議等活動,開展條例及配套規定情況的專項監督。
深入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緊扣國家發展中心任務,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履行職能,表彰參政議政成果290項。
協商建言更有質量。
參加黨外人士座談會等會議協商活動4次;報送書面協商意見10份。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上作題為《寫好大江大河生態環境保護中國故事》的黨派口頭發言,提交黨派書面發言4篇,提交黨派提案46件、界別提案28件、個人或聯名提案266件,其中18件入選重點督辦提案;提交黨派平時提案3件;5件提案入選全國政協2022年度好提案名單;在全國政協常委會上作大會發言2次,提交大會書面發言10篇;在專題協商會上作口頭發言3次、提交書面發言6篇;聯合承辦全國政協“中小學教研體系建設”雙周協商座談會。
出色完成重點考察調研。
以“推動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優化升級”為主題,在江蘇、四川開展重點考察調研,在北京、上海、廣西、河南、天津等地開展預調研和專題調研,各省級組織和民進中央4個專委會開展同步調研和專項委托調研,在中共中央調研協商座談會上發言,向中共中央報送的書面建議得到重要批示。各專委會圍繞本領域重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67次;與財政部聯合開展“建立健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重點文化遺產保護設施建設投入體系”專題調研。
民主監督工作更加深入。
繼續開展對口江西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舉辦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培訓班,完成集中調研4次、隨機調研8次、專題調研5次,覆蓋江西11地市40余縣市。共形成書面協商建議2份、會議發言3篇、提案5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0余篇,向地方黨委政府反饋情況、提交問題線索和整改建議30余條。
接待最高人民檢察院來訪,開展協商座談,繼續做好“兩高”座談會相關工作;鼓勵和支持擔任特約人員的民進會員在民主監督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績顯著。
健全機制、規范程序、把握重點;培訓新一屆專委會成員、參政議政特邀信息員502人,支持地方組織同步培訓5次;加強工作協同;加強溝通協調。全年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7298篇,向全國政協報送1139期、被采用360篇,其中單篇采用36篇。
議政活動成果豐碩。
中國教師發展論壇、基礎教育改革座談會、開明文化論壇、開明出版傳媒論壇、黃河保護與發展論壇、粵港澳生態環境高端論壇分別開展了專題研討,累計1137人次會內外專家積極參加,取得了一批高質量成果。舉辦2023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基礎教育交流活動、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創辦首屆民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研討會;報送有關建議13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1篇。
社會服務得到好評。
扎實推進對口安龍和金沙的幫扶工作,2022年考核獲得“好”的評定。持續深化“同心·彩虹行動”,一年來,培訓教師11752人次、醫護人員1294人次、基層干部2707人次,協調各方引進幫扶資金1.55億元。圓滿完成“掛牌督戰鄉村教師三年能力提升計劃”,累計舉辦培訓班17期,培訓鄉村教師1700余人次。積極響應統一戰線“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的新要求,制定實施方案。
持續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形成開明閱讀、開明健康、開明體育、開明美育、開明慈善等系列公益活動品牌;開展“春聯萬家 奔赴新征程”活動,舉辦活動303場;組織開展“美育共建”活動,舉辦“燭光計劃”書法公益展覽。
2024年主要任務
深化主題教育,提高思想政治建設水平。
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認真做好主題教育總結工作;開展新中國成立和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等重要紀念活動,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全面貫徹落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意見,著力構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增強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系統性、實效性、制度化,落實會史工作規劃和會史編寫規范。
開展內部監督主題年工作。
集中力量實施好主題年工作方案;深入學習貫徹落實民進內部監督工作、紀律處分有關規章制度,開展警示教育,完善內部監督工作配套規定。
扎實推進組織建設。
以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推進各級委員會建設,增強全會工作合力;統籌推進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組織發展和會員工作;召開民進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提高機關工作水平,夯實樞紐作用;推進業務應用系統建設,提升工作效能。
深化作風建設成果。
結合內部監督主題年建設,以作風建設為抓手,推動作風建設抓細抓實。
增強制度建設效能。
制定年度計劃,完善制度規定;繼續開展制度宣講培訓;加大執規力度;深化規章制度備案審查工作。
扎實開展各項履職活動。
組織實施好參加黨外人士座談會、以“直通車”形式報送建議、開展重點考察調研、參與政協協商、對口江西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等重要履職活動;提升議政建言活動作用,增強雙向發力的效能,辦好中國教師發展論壇等議政活動。
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以定點幫扶為重點,助力畢節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建設和安龍縣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深化“同心·彩虹行動”,完成好八大重點任務,豐富幫扶資源,提高幫扶質量。廣泛開展公益活動,做好“開明”服務項目,開展“書畫說會史”活動,重啟“尊師重教一元錢奉獻”活動,參與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
增進海外聯誼。
發揮海外聯誼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增進與臺港澳文化界的交往交流,發揮“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兩岸學者共話”論壇和“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研討會的聯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