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于2002年12月30日開通

www.shunyn.cn

首頁 > 學習園地

鄭振鐸的童書往事

信息來源:人民政協報 時間:2023-12-29
字體: [大] [中] [小]
導讀

圖片

  鄭振鐸(1898—1958),民進創始人之一。著名社會活動家、作家、詩人、學者、文學評論家、文史學家、翻譯家、藝術史家、收藏家。曾任全國文聯福利部部長、全國文協研究部部長、人民政協文教組組長、文化部文物局局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和文化部副部長,民進第一屆理事會理事。


  今天(2023年12月19日)是民進創始人之一鄭振鐸先生誕辰125周年。人民政協報日前刊發《鄭振鐸的童書往事》一文,紀念鄭振鐸先生對中國童書出版所作的貢獻——

  圖片

  一九三三年夏,鄭振鐸與謝冰心夫婦攝于北平。左三起:吳文藻、謝冰心、鄭振鐸。

  鄭振鐸是新中國文物、博物館與圖書館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大家不知道的是,鄭振鐸年輕時曾熱衷為孩子們編寫讀物,不僅留下諸多趣事,還對中國童書出版作出過篳路藍縷的貢獻。

開創兒童文學專欄先河

  1921年,鄭振鐸大學畢業后進入上海鐵路局工作,但他志不在此,很快就辭職進入上海《時事新報》擔任編輯。他在副刊《學燈》新辟《兒童文學》專欄,主要發表由他主持的文學研究會會員的作品。這個專欄被看作是我國現代報刊史上第一個兒童文學專欄。雖然僅辦了兩個多月,卻受到小讀者歡迎。

  同年,鄭振鐸經好友介紹,進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工作,不久加入孫毓修的《童話》叢書編輯團隊。鄭振鐸續編《童話》第三集4冊,其中包括《猴兒的故事》《鳥獸賽球》《白須小兒》《長鼻的矮子》。兒童文學評論家蔣風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中評價:“《童話》叢書是中國近現代出版史上最早的一套大型的專門性的兒童文學叢書,其規模之大、持續之久,包括用白話寫作的形式,及擁有廣泛的小讀者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和地位。”

  1923年,鄭振鐸主編《小說月報》,他從第17卷第一期起專門設立“兒童文學”專欄,開了現代中國在大型文學刊物上設立兒童文學專欄的先河,意義深遠。

創辦《兒童世界》

  鄭振鐸創辦《兒童世界》在中國出版史上傳為佳話,他也被稱為講童話的“大孩子”。1922年,這個在商務印書館工作的24歲“大孩子”,獨當一面創辦《兒童世界》。

  在當時的中國,幾乎沒有專業的兒童文學作家隊伍。《兒童世界》每周一期,鄭振鐸付出了大量心血,開頭幾期內容,大部分由他一人撰寫。除了自己創作的童話、圖畫故事外,他還改寫、引進不少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從歐洲古代的《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到日本民間故事《竹取物語》和安徒生、王爾德等人的童話。

  鄭振鐸還充分發動自己的人脈,請好友作家許地山提供兒童歌曲,還請許地山的哥哥許敦谷為刊物畫插圖。1921年至1923年,許敦谷供職于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為《兒童世界》繪制了大量封面和插圖作品。許敦谷熟悉中西繪畫語言,藝術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所以其插圖往往能夠引起兒童讀者心靈的感動。鄭振鐸還以文學研究會為基地,動員葉圣陶、冰心、周建人等為《兒童文學》供稿,這些作家后來都為孩子們留下了經典傳世之作。

  《兒童世界》創刊伊始,鄭振鐸明確該刊內容分為10類,包括插圖、歌譜、詩歌童謠、故事、童話、戲劇、寓言、小說、格言、滑稽畫等(其余雜載、通信、征文等隨時加入)。辦刊過程中,鄭振鐸不斷進行完善,增加彩色插圖,材料多樣化,手工、幻術、游戲、詩歌、圖畫、故事、戲劇、小說每期皆有;開設《問答》欄目,讀者對《兒童世界》如有疑問均由刊物編輯詳細答復;增加《兒童創作》欄目的篇幅,提高錄用作品的報酬。

中國少兒繪本的開山鼻祖

  鄭振鐸1922年創作的《河馬幼稚園》,被很多學者認為是中國現代最有影響力的兒童圖畫故事,后起模仿者不計其數,100多年過去,現在此書仍在再版發行。

圖片

鄭振鐸創作的《河馬幼稚園》至今仍在再版發行。

  1922年,鄭振鐸在《兒童世界》專門開辟《圖畫故事》欄目,類似于現代的“連環畫”。學者們普遍認為是鄭振鐸首次使用了“圖畫故事”這一稱謂,他在《兒童世界》發表了《兩個小猴子的冒險》《河馬幼稚園》《愛美之笛》等46篇長短不一的圖畫故事,還涉及一些“無文圖畫故事”。鄭振鐸圖畫故事的內容主要包括:幫助幼兒學會管理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向幼兒傳授一些淺顯易懂的生活知識、科學常識,進行知識教育;根據幼兒興趣編寫的游戲性質的故事;富于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的長篇圖畫故事。其實鄭振鐸寫了不止46篇,只是這46篇是比較典型的圖畫故事。

  在這些圖畫故事中,以《河馬幼稚園》最為著名,這是鄭振鐸寫的最長的一篇長篇童話,也是現代兒童文學史上非常早的長篇童話之一。作品以河馬夫人開辦的幼稚園為背景,惟妙惟肖地描繪了虎兒、猴兒、豬兒、象兒、鸚鵡等小動物在校內外的各種生活趣事,十分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與興趣愛好。

  熟知兒童心理,富于兒童情趣,是鄭振鐸圖畫故事的顯著特色。他的語言沒有模仿兒童含混不清的“小兒腔”,也沒有迂腐做作的成人調,而是經過精心提煉的口語,淺顯、流暢,明白如話,滿蘊著童趣,而又富有魅力。


組織童書作家隊伍

  1921年初,還在讀大學的鄭振鐸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擔任書記干事。文學研究會取得了很多具有開創性的成果,其中之一便是對兒童文學進行了拓荒性的工作,并在20世紀20年代掀起了一場有聲有色的“兒童文學運動”。文學研究會主要以上海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的兒童刊物為陣地,集結了五四前后出現的一大批兒童文學家。

  鄭振鐸以文學研究會為基地,以《兒童文學》和自己主編的其他刊物為陣地,聚集了茅盾、周建人、葉圣陶、冰心、夏眄尊、顧頡剛、胡愈之、趙景深、俞平伯、章錫琛等一大批兒童文學作家。吳研因、許敦谷等都是從《兒童世界》開始嶄露頭角的。在此之前,中國也有兒童文學的創作者,但是并沒有大規模地集結或者說團結在一起。

  鄭振鐸經常向文學研究會成員約稿。葉圣陶的第一篇童話《小白船》就發表在《兒童世界》。據說1921年冬天葉圣陶就有寫童話的打算,那時他是小學教師,有空閑,也有創作的靈感。正好鄭振鐸來約稿,他陸續寫下《小白船》等23篇童話,陸續刊發在《兒童世界》上。1922年6月,葉圣陶完成了中國現代童話的開山之作《稻草人》,192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周建人發表在《兒童世界》上的《蜘蛛的生活》等自然故事,實際上是我國早期的科普文章,周建人也被公認為我國著名的科普作家。茅盾曾編譯16篇希臘神話與北歐童話故事,也全部刊發在《兒童世界》上,這是現代兒童文學史上向小讀者系統介紹神話故事的開端。


傳播先進的童書理念

  在如今的童書界,“兒童不是縮小的成人”已成普遍共識。但在20世紀初的中國,能有這樣的理念并非易事。

  鄭振鐸在《兒童文學的教授法》中最早給兒童文學下了明確的定義:“兒童文學史(是)兒童的——便是以兒童為本位,兒童所喜所能看的文學。”

  由衷的熱愛和多年的編輯出版實踐,讓鄭振鐸對中國兒童讀物的現狀有了深入的認識,加之五四時期接受西方傳入的“兒童本位論”的思想,他后來寫成了《中國兒童讀物的分析》一文,文中凝結了他十幾年來對舊中國兒童讀物的調查和思考,他犀利地指出:“我們如果把科學未廢止以前的兒童讀物做一番檢討,我們便知道中國舊式的教育,簡直是一種罪孽深重的玩意兒,除了維護傳統的權威和倫理觀念(或可以說是傳統的社會組織)以外,別無其他的目的和利用。他們是很早地便在訓練‘順民’,一個小小的‘順民’……”“把兒童看作了縮小的成人,而以教育成人的教育材料和方法整個搬到兒童身上,像我們過去的兒童教育一樣,卻是絕對的錯誤”。

  鄭振鐸提倡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文風為孩子們出版讀物,他總結道“除了《三字經》等寥寥數書之外,凡蒙童讀物幾乎全是四言的”,還有如《千家詩》等一些所謂的“神童詩”,里面充滿了淺薄的、悲觀的作品,像“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封侯”“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酒泉”等,“編者大約是一些不得志之士,故憑著自己的心情,來選擇所喜愛的詩篇了。對于這些詩篇,蒙童們照例是囫圇吞棗似的背誦的,根本上不會領悟其中意義”。

  對于傳統的兒童讀物,鄭振鐸并沒有全盤否定,這是他的難能可貴之處,他認為“神話對于豐富兒童的想象力,滿足兒童對神秘精神的補償有著特殊意義”。主編《兒童世界》期間,他呼吁人們為兒童搜集整理民間文學。他把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當作兒童讀物的重要來源和組成部分,他指出:“有許多流行于中國各地的故事是‘非兒童的’,是‘不健全的’,我們是十分謹慎地采用的”,“對于那種養成兒童劣等嗜好及殘忍的性情的東西卻要極力排斥”。他主張對民間文學進行適合孩子們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編輯加工,肯定我國古代民間童話中的寶貴遺產,曾撰寫《螺殼中之女郎》《中山狼故事之變遷》《老虎外婆》等,探討分析了田螺姑娘、中山狼、老虎外婆的形象與變體。

  鄭振鐸認為寓言故事也是兒童讀物不可或缺的內容來源,他主張在《兒童世界》宣言中明確把“寓言”列為兒童文學的主要文體,自此,寓言作為一種別具特色的文體在兒童文學的小百花園地里扎下了根。鄭振鐸親自翻譯了《印度寓言》與《萊森寓言》,還在他主編的《小說月報》第十七卷(1926年)刊登張若谷譯的《拉風歹寓言》(即《拉風丹寓言》)。他又在理論方面對寓言的起源、發展、性質、特征、作用等做了全面探討。他在《印度寓言》的序言中提出,把寓言供給兒童,是“很相宜的”,他們必定“十分歡迎”,“不大費力”就能閱讀欣賞。鄭振鐸通過自己主編的刊物的傳播與理論鼓吹,使寓言很快成為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兒童文學新文體。

1925年是安徒生誕生120周年和逝世50周年紀念,這時鄭振鐸已經擔任《小說月報》的主編,在他的策劃下,《小說月報》史無前例地以整整兩期的篇幅出刊《安徒生號》,這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從此之后,經過文化研究會成員的大力推介,安徒生童話在中國家喻戶曉,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

圖片

《人民政協報》(2023年12月14日 第11版)

  
  來源:人民政協報,作者趙文娟系《民主》雜志副主編、副編審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