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于2002年12月30日開通

www.shunyn.cn

首頁 > 學習園地

民進先輩中的女性教育家

信息來源:《中國新聞》報 時間:2023-12-29
字體: [大] [中] [小]
  回顧中國民主促進會(以下簡稱民進)一路前行的歷程,扎根教育事業、為中國教育事業貢獻一生的女性教育家并不鮮見,尤其是經歷過戰爭和革命洗禮的老一輩民進知識分子。作為新中國的女性教育家代表,她們經歷了那個動蕩和變革年代,為新中國的誕生和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中國女性擺脫封建桎梏的壓迫,爭取婦女的獨立解放和男女平等作出貢獻。

  

雷潔瓊:一生沒有脫離講臺

“教學”與“育人”并進

  圖片

  雷潔瓊

  雷潔瓊(1905—2011),民進創始人之一和卓越領導人,曾任民進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

  雷潔瓊1905年出生于廣州。當時的中國,女性教育面臨著重重困難,但她幸運地出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她的父親雷子昌曾在美國留學,深受維新思潮的影響,為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機會。

  在五四運動爆發之初,雷潔瓊和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進行抗議。后來,她遠赴美國求學。為尋求救國救民之路,她由斯坦福大學轉入南加州大學,攻讀社會學系這一新興學科。

  從南加州大學畢業之后,雷潔瓊堅定了報效祖國的信念,毅然選擇回國,在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任教。任教期間,她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北平郊區農村,到天橋貧民窟,到施粥場、育嬰堂,甚至到妓院去作社會調查,讓學生看到滿目瘡痍的中國社會,不僅用以印證社會學理論,更是深刻認識社會問題,以尋求救國之道。

  1935年8月,雷潔瓊和鄭振鐸、顧頡剛等教授發起組織“燕大中國教職員抗日救國會”,為抗日將士募捐。在同年爆發的“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中,作為游行隊伍中唯一的燕大教職員,雷潔瓊與年輕人并肩前行。她剛正不阿的品格和愛國情懷,帶動和感染著她的學生。幾十年后,她的學生還說:“雷先生當年不僅教我們讀書,更教我們懂得了怎樣做人?!?/p>

  雷潔瓊認為,教學從來都是同育人并進的。她常說:“科學技術可以從國外引進,很多東西都可以從國外引進,唯有人才素質不能引進,必須培養我們自己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才?!?/p>

  作為社會學家,雷潔瓊關心婦女權益,倡導男女平等,提出中國婦女應享有職業權、教育權、婚姻自主權等8項權利,并編寫了《新中國建立后婚姻家庭制度的變革》《現代婦女問題與婦女運動》等多部著作。

  在雷潔瓊數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不管身任何職,她一生都沒有脫離高校講臺。她曾經說:“說到底我只是一名老教師,在所有稱呼中,我最喜歡教授這個頭銜。”

吳貽芳:致力于“為中國女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圖片

  吳貽芳

  吳貽芳(1893—1985),曾任民進第六、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吳貽芳1893年出生于湖北武昌,她幼承家學,夙具慧敏,1928年獲美國密執安大學(密歇根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后回國,即被南京金陵女子大學(以下簡稱“金女大”)聘為校長,成了金女大首位中國籍女校長。她的理想是“為中國女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整個社會對女子教育的偏見和壓制作斗爭。

  “女性的解放從獨立開始,女性的獨立從教育開始。”吳貽芳提倡和培養女性的自立自強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深入社會接觸實際、服務鄉村,造福婦女兒童。

  探索中國女子高等教育辦學之路,是吳貽芳執掌金女大時期的最高目標。金女大的發展指引了中國女子高等教育的前進方向。吳貽芳在金女大期間,為中國培養了一批擁有獨立自強意識又有較高文化素養、積極地為社會服務的人才。金女大的畢業生活躍于教育、醫學、科研等多個領域,有力地促進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

  “厚生”樹人,德才兼備,是吳貽芳教育思想的精華。她在《金女大四十年》中談到“厚生”時這樣說:“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益于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豐滿。”顯然,吳貽芳更注重教育對象品德提升的利他性、社會效益,傾向于人格教育。吳貽芳一生獻身于教育事業,從校長到教育廳廳長,再到江蘇省副省長,這都是對她身為教育家的認可。

吳若安:執教七十載 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始終

  圖片

  吳若安

  吳若安(1890—1990),曾任民進第六、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吳若安1890年生于上海金山,中學畢業后曾執教母校上海務本女塾及南洋女子師范等學校。辛亥革命時,她曾組織學生參加救護隊工作;五四運動中,她在上海積極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

  抗日戰爭爆發后,吳若安克服困難堅持辦學,還發動教師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為抗日戰士和難民募捐寒衣活動。

  抗日戰爭勝利后,吳若安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參加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斗爭。她參加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群眾組織,多次掩護中共地下黨員和學生免遭國民黨政府的迫害。

  解放前夕,中共上海地下組織發出護廠護校的號召,吳若安任“校長互助會”主席,她發動并協助保護校內師生,積極參加護校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吳若安曾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長等職。她執教70個春秋,桃李滿天下。教學中,她致力培養學生勤勞樸素的美德,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教學始終。吳若安的孫女吳蔚然在《努力崇明德 為國育新人——記我的奶奶吳若安》一文中寫道:“有多大的力量就發多大的光,這是種氣魄和膽量,這是種執著和誠懇,這是一種意志和信仰,這是一種柔韌和堅強?!?/p>


來源:《中國新聞》報,作者系民進中央辦公廳干部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