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于2002年12月30日開通

www.shunyn.cn

首頁 > 學習園地

蔡達峰:重溫歷史 堅守初心

信息來源:民進中央網站 時間:2025-05-14
字體: [大] [中] [小]

  按照“學規定、強作風、樹形象”主題教育和民進成立80周年、會史工作主題年的安排,民進中央理論學習中心組在上海開展專題集體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一個政黨,如一個人一樣,最寶貴的是歷盡滄桑,還懷有一顆赤子之心。”上海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在上海指導當時中國革命運動,提出了統一戰線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和幫助下,民進在上海誕生,投身愛國民主運動,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在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一大紀念館、民進成立舊址紀念館開展現場學習,參觀了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民進人與中國兒童讀物出版”主題展,觀看了原創會史話劇《在正道上行》,重溫光榮歷史,領悟合作初心,觀摩發展成果,感觸很深,受益良多。

  一、順應時代潮流,堅定政治立場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帝國主義列強入侵,民族矛盾突顯,社會矛盾激化,朝廷矛盾顯現,中國迅速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了壓迫人民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產生了各種勢力,孕育出眾多政黨政團。

  鴉片戰爭爆發半個多世紀以后,1894年興中會成立,興起了資產階級革命。經過17年的努力,1911年爆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產生了北洋政府,形成了國民黨與北洋軍閥對峙的局面。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無產階級政黨登上歷史舞臺,成為了反對舊勢力的新生力量,實現了國共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政府專制統治,國民黨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1927年國民黨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共關系破裂,共產黨發起了南昌起義。隨后出現了國共以外的“第三黨”,也就是民主黨派的雛形。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國共再度合作,民主黨派參與。抗戰勝利后,國共關系再度面臨破裂,全面內戰爆發前后,民進等民主黨派應運而生,中共“五一口號”的發布和響應,宣告了多黨合作關系的確立。中國共產黨誕生的28年后,1949年建立了新中國,推翻了國民黨在大陸的20余年統治,并徹底推翻了三座大山。

  從1840年到1949年的109年間,中國發生了劇烈變化,其中政黨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國共關系主導了整個變化的格局,民主黨派站在正義的一邊,最終和中國共產黨一起走向新的時代。

  歷史證明,政黨的歷史是國情社情的集中反映,政黨的興盛衰敗,猶如大浪淘沙,取決于是為自己還是為人民,取決于這種立場的堅定性,最終取決于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為人民利益奮斗,所以具有大無畏精神,受到了人民的擁戴,得到了追求愛國民主的民主黨派的擁護,成為多黨合作的領導者。民進始終站在人民一邊,具有愛國民主精神,投身民主政治實踐,所以贏得社會的信任。國民黨反動派本質上是官僚勢力,追求私欲私利,所以拋棄了新三民主義,勾結帝國主義,實行獨裁專制,打壓民主政治,成為了壓迫人民的大山,最終被人民所推翻。我們重溫歷史,就是要堅守合作初心,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歷史自信、制度自信,準確把握參政黨的性質定位,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

   二、緬懷民進先輩,激勵自身發展

  1945年,以馬敘倫、王紹鏊為代表的愛國民主人士,志同道合,走到一起,共同創立了民進。民進的成立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相差24年,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民進參加了后面一段,但這并不表明民進在政治運動上的幼稚,因為民進的創始人長期從事民主革命活動,有的還是中國共產黨人,富有進步思想、革命精神和政治經驗。民進主要創始人馬敘倫、王紹鏊早年從日本留學回國后,都參加了辛亥革命。馬敘倫學生時代就迷上了革命,弱冠之年就參加“南社”等愛國學社活動,有了中國式社會主義思想,樹立了投身民主革命的志向。武昌起義時籌辦過民團,聲討袁世凱復辟,被譽為“掛冠教授”,五四運動時被推為北大教職員聯合會書記、主席,聲援學生愛國運動。與李大釗等率眾抗議北洋政府拖欠教師薪酬,發起“索薪”運動,遭到衛兵擊打,身負重傷。五卅運動時,擔任北大教授和北京后援會主任。參加抗議“三一八”慘案活動,遭到軍閥的通緝。在抗日救亡活動中,發起組織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國會并任主席。抗戰勝利后,國共合作面臨破裂,內戰一觸即發,他憂國憂民,奮不顧身,走出書齋,發表大量文章和演說。王紹鏊隨章太炎創辦了中華民國聯合會。1912年當選為國會眾議員和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參加討袁護法斗爭。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組建太湖抗日游擊隊,組建地下電臺,掩護過革命同志,為抗日救亡作出了卓越貢獻。

  會史表明,正是民進創始人的努力,民進成立時就表現出鮮明的政治品格和成熟的政黨特征,具備了章程、宣言、體制和任務,迅速參加了政治運動,取得了突出的業績,開創了民進歷史,確定了合作初心,鑄就了優良傳統。我們重溫歷史,就是要緬懷民進先輩,研究宣傳他們的事跡、風范和精神,提高自身素養,激勵自身發展。

  三、學習光榮歷史,強化責任擔當

  中國共產黨浴血奮斗28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面勝利。在上海,黨領導全國工農運動,掀起大革命的高潮,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愛國民主運動。民進經歷了愛國民主運動的全過程,在短暫的3年10個月里,民進先輩用力至勤、艱苦奮斗,召開了5次會員大會,建立了章程、宗旨和原則,選舉產生了兩屆理事會,召開了多次理事會會議和常務理事會,構建了權力機構、領導機構、領導班子和專門工作隊伍等體制框架,發展了隊伍。在愛國民主運動中,針砭時弊、抗議暴行、聲援群眾、聯合各界,發起成立了上海“人團聯”,發起并參與組織了上海人民反內戰大會及和平請愿活動,經受了“南京下關事件”等嚴酷考驗,產生了重大影響。遭遇白色恐怖,從上海到香港、再到解放區;響應中共“五一口號”,宣告了合作初心;參與新政協籌備,提出了新政協組成單位的建議;參加了新政協,提出關于國歌的建議,關于國慶日的建議是新政協歷史上第一份“建議案”,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我們重溫歷史,就是要增強使命意識,強化責任擔當,更加奮發有為,在新征程上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更好履職盡責,體現“三好”要求。

   四、發揚優良傳統,推進作風建設

  優良傳統是經過長期實踐證明和得到普遍贊賞的精神和經驗的高度概括,作風是一貫的行為表現,優良作風是體現優良傳統的表現,高尚風范是對優良作風的美稱。發揚優良傳統包括對精神的吸收和傳播,發揚優良作風則必須體現在行為上。

  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創造了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確保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中,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具有表率和引領作用,各民主黨派形成了多黨合作的優良傳統,概括為:與黨同心、愛國為民、精誠合作、敬業奉獻。其中,民進的優良傳統概括為:“三個堅持”,首要的是“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民進的政治立場,也是多黨合作的根基和本質,是另外兩個“堅持”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愛國、民主、團結、求實”是民進的價值取向,也是多黨合作的思想共識。“立會為公”是民進組織和會員的行為準則,也是多黨合作的基本操守,“為公”就是為國家、民族、人民,把公共利益、公眾利益放在前面。凡是不能“愛國、民主、團結、求實”“為公”的政黨和組織,終究是不受人民支持,也不可能彼此合作的。我們重溫歷史,就是要學習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的精神品格和建設經驗,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全面加強自身建設,自覺按照“三個從嚴”的要求,提高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扎實推進“學規定、強作風、樹形象”主題教育,從自己做起,嚴守法紀,弘揚優良傳統,秉持民主、團結、務實、清廉的價值取向,踐行優良作風,保持進步性,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良好形象,為政風社風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本文系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在民進中央理論學習中心組2025年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