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于2002年12月30日開通

www.shunyn.cn

首頁 > 文化園地 > 文英薈萃

民進港九分會先賢陳公慶

信息來源:本網 時間:2024-07-18
字體: [大] [中] [小]

圖片1.jpg

  陳公慶(1902-1981),原名陳華祥,曾用名陳毅、陳淑敏。浙江余姚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

  1926年,陳公慶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參加店員工會.當時軍閥混戰,物價猛漲,店員生活貧困。為了改善生活條件,中共地下黨組織發起要求增加工資和反對資本家隨意裁員的罷工斗爭,期間他曾被推選為店員罷工委員會的領導人,并經在上海組織領導工人運動的陳云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他表現得機智勇敢,參加了幾家大公司店員與資本家的斗爭并取得勝利。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陳云、徐梅坤(即徐行之,曾任中共中央后補委員、中共上海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全國印刷總工會委員長等職)、陳公慶被國民黨當局通緝。陳公慶護送陳云、徐梅坤輾轉到了余姚縣城,住在其岳父徐志彪家,保證了中共領導同志的安全。之后陳公慶跟隨陳云開展工人運動,曾受黨組織委派參加在武漢召開的全國第四屆勞動大會,會后在遷移工作地址中與黨組織失去聯系。1928年后在湖北沙市從事貿易等工作。  

圖片2.jpg 

  1926年陳公慶(前排左二)與陳云(前排左三)組織商務印書館職工工會

  1933年陳公慶回到上海,與王幸生(原民進港九分會成員)、徐梅坤合作經營中央化學玻璃廠,曾秘密為抗戰隊伍提供所需治療用玻璃物資。抗戰勝利后,上海國民黨接受大員妄圖私吞該廠,遂將其列入“敵產”,三人遭到“通緝”,1946年中央化學玻璃廠不得不遷往香港,改名香港遠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陳公慶任董事、監事,還曾在香港中華紙器公司任經理。1949年受當時在香港的民主進步人士章乃器、徐伯昕等影響,王幸生、陳公慶先后參加了中國民主促進會港九分會、華南分會,從事愛國民主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他不懼風險在香港馬寶道懸掛國旗以示慶祝,并積極購買勝利折實公債。1950年初他以民進華南分會會員身份參加港澳觀光團回到廣州,之后赴漢口、天津、沈陽、大連等地觀光、考察。有感于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項事業欣欣向榮、人民安居樂業,在時任中央財經工作領導人的陳云建議和支持下,與王幸生等將在香港開設的遠東玻璃廠逐步遷回內地,先后在沈陽設立新中國玻璃廠、在山西太原開設中元玻璃廠。期間還曾擔任過中國出口貿易公司副處長。

  1955年后,陳公慶歷任民進太原市第一屆、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年參加民建,歷任民建太原市第一屆、二屆、三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太原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政協太原市委員會常委、副主席,太原市人民委員會委員,政協山西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委員,山西省工商業聯合會秘書長、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

  陳公慶長期從事工商企業工作,有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回國參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以后,聽黨的話,跟黨走,努力學習,帶動工商業者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在1956年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貫徹黨對民族工商業者的政策中,他以身作則,率先將中元玻璃廠實現公私合營,起到了橋梁、模范、帶頭作用。他關心社會公益事業,組建了“太原市前進公學”“太原市南城區工業專科學校”分別擔任董事長和校長,為工商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培養了有用人才。“小諸葛”曾是山西工商業界對陳公慶的美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擔任民建太原市第四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將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教育作為會的工作重點,發揮會員專長,舉辦了各種專業培訓班,創辦了工商類專業培訓學校,建立健全了機關制度和組織機構。

  陳公慶作風正派,待人誠懇,工作積極熱情,守職盡責,嚴于律己,敢于大膽正確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在工商界中有較高的威望。他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基層,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為搞好山西經濟建設獻計獻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作者:周濟光 民進廣州市委會


作者:周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