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荔灣區黨外代表人士思想教育活動有感
2015年12月1-4日,民進荔灣總支副主委李翔和宣傳委員江惠莊參加了區黨外代表人士思想教育專題活動,赴重慶學習考察。
本次考察活動先后實地參觀了周恩來在重慶工作時的住所——曾家巖50號、重慶談判時《雙十協定》簽定的地點——桂園、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特園、同意戰線同心園——園博園等,深入了解革命戰爭年代和新中國建設階段各民主黨派的努力及與共產黨的聯系,體會統一戰線的重要性。早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黃炎培先生訪問延安之時,因為有感于延安一派欣欣向榮、政通人和的景象,并沒有完全被一時的現象遮住眼睛,他道出了心中真正的憂慮:“歷史上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初起之時,都是艱難困苦、聚精會神,力求從萬死中求得一生,因而無不顯得生氣勃勃、氣象一新。及至環境漸漸好轉,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于是惰性發作,日趨下坡,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榮取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就是是著名的“黃炎培興亡周期律”。黃先生提出這個疑慮時,毛澤東當即就給予了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參觀中,我認真研讀了先輩的名言名句,當中有對統一戰線認識的,如:“要勝利就要搞好統一戰線——毛澤東”,“只要社會上還有黨的存在,加入黨的人總是少數,黨外的人總是多數,所以黨員總要和黨外的人合作——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行多黨派的合作,這是我國具體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決定的,也是我們國政治制度中的一個特點和優點——鄧小平”,“協商是主人,監督是諍友——李瑞環”等等,這些名言指明了統一戰線的重要性,也指出政協的職能,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指明了方向。
名言中也有助于加強自身修養和作為的,如“人不可以不自愛,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強,而斷不可以自欺——張瀾”,“竹有君子風,菏抱君子德,俗氣驅逐盡,浩然心太平—胡厥文”,“使無業中有業,有業者樂業,樂業者敬業——黃炎培”等,從中可見前輩的胸懷和修養。
作為民進會員,我對民進的歷史特別感興趣,通過參觀,對民進傳統“愛國、民主、團結、求實”和民進宗旨“發揚民主精神,推進中國民主政治之實踐”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民進前輩的追求和擔當加深了理解,如從馬敘倫所說的“我們是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是在正道上,才有良好的結果,否則根本上就錯了”,體會民主黨派把握方向的重要性。還特別深入了解雷潔瓊作為民進創始人之一的事跡:1945年12月30日,她與馬敘倫、王紹鏊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民主促進會。她長期擔任民進中央的主要領導職務,是第六屆民進中央副主席,第七、八、九屆民進中央主席,1997年以后擔任民進中央名譽主席。她帶領廣大民進會員,繼承和發揚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優良傳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切實加強自身建設,開創了民進工作新局面。她歷來主張中國民主促進會要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出力,發揮在教育領域的優勢,開展智力支邊、咨詢服務等活動。在她的倡議下,民進中央設立了尊師重教基金會,并提出了《關于切實貫徹〈義務教育法〉、加強基礎教育的幾點建議》等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并被吸收采納。晚年從民進中央領導崗位退下來后,她仍然關心中國民主促進會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關心廣大民進會員特別是青年會員的成長,多次囑咐年輕一代要發揚優良傳統,以黨為師、立會為公、參政為民、服務為本。她為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出了杰出貢獻。同為民進成員,我們特別為雷老活到老,學到老,奮斗到老的精神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