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于2002年12月30日開通

www.shunyn.cn

首頁 > 文化園地 > 文英薈萃

淺談對網絡意見人士的統戰對策

信息來源:民進廣州市委會 時間:2015-12-25
字體: [大] [中] [小]

  中國互聯網20年來,其發展之迅猛,普及之廣泛,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達5.27億,較2013年底增加269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所占比例提升至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個百分點。

  隨著論壇、博客、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不斷普及和推陳出新,人們通過開放的互聯網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提出政治意見;強調主觀意愿,表達利益訴求;追求人格獨立,強化存在意識的行為日益頻繁,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關注度高、傳播力強和影響力大的網絡意見人士,他們思想活躍,價值多元,號召力強,往往以虛擬社會為陣地,集聚擁躉人氣,引導輿論方向,干預現實生活,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如何將網絡意見人士及時納入統戰工作視野,有效發揮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各個層面的正能量作用,已經成為當前統戰工作新的時代課題和重要任務。

  一、網絡意見人士的概念

  網絡意見人士又稱網絡意見領袖,是指活躍在互聯網上,以論壇、博客、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為主要載體,傳播和討論國內外各領域的焦點和熱點問題,積極發表自身觀點,同時擁有大量信眾和追隨者,在一定范圍內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人士。他們有的憑借語言犀利,以敢說敢罵,言論大膽出位而建立品牌;有的依恃學養深厚,看問題全面深刻,觀點權威獨到,獲得網民認可和擁戴;有的迎合社會風氣,仇官仇富,以曝猛料,揭老底,和正統觀念叫板,死瞌硬打而揚名一時;更有甚者,將網絡輿論轉化為現實影響力,直接走進現實生活,影響事件進程,干預事件發展,左右事件結果。

  二、網絡意見人士的組成和特點

  (一)網絡意見人士的組成。網絡意見人士是一批被新興網絡媒體造就的名人,主要有以下幾部分人士構成:

  1.學界名流。經濟、金融、法律界知名人士,高等學府和學術機構等方面的專家學者。這類人士在網上擁有較高知名度和眾多追崇者。如經濟學家茅于軾、郎咸平,法律專家吳法天,咨詢專家徐小平,打假學者司馬南、方舟子,北大教授孔慶東、賀衛方等。

  2.商界領袖。在商界叱咤風云,引領潮流,實力雄厚,功成名就的領袖人物。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新晉中國首富馬云,創新工場首席執行官、勵志大師李開復,地產界大腕潘石屹、任志強等。

  3.媒體精英。來自媒體機構,熟悉輿論傳播途徑和規律的媒體從業人員。如實名舉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而一舉成名的資深媒體人羅昌平,獨立調查記者紀許光,知名媒體人白巖松、崔永元、楊瀾、黃健翔以及不久前被調查的央視主播芮成鋼等。

  4.知名作家。當前不少作家已越過文學的邊界,涉足政治和時事話題,熱衷于天下大事的討論,受到了眾多網友的追捧。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韓寒,作為一代青年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越了他的文學創作成績。

  5.偶像明星。在娛樂至上,八卦到底的社會風氣影響下,一些影視演員、歌星、體育明星也成為網絡時代的弄潮兒和當仁不讓的網絡紅人。他們一方面擁有大批粉絲,享受著一呼百應的快感;一方面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積累人氣,贏取更大的成功。這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有號稱“微博女王”,新浪微博點擊率排名先后位居第一,在網絡世界有著高度關注度的徐靜蕾和姚晨。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絡意見人士中,還有一部分是來自政界的官員。他們與時俱進,思想新銳,敢為人先,在網絡上以發布官方信息,聽取網絡民意,為網民參政議政提供交流平臺而出名。以廣東省為例,就有創實名開通微博官員級別最高的原廣州市政協主席林元和,號稱“醫生波子哥”的名博博主,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等人。

  (二)網絡意見人士的特點。網絡意見人士因產生背景、依附渠道、表達方式和影響力傳播途徑等方面的一致性而形成了一定的特點。

  1.網絡意見人士實際身份的公開性。至2014年初,微博個人加V用戶70萬人,企業加V用戶40萬,政務機構微博7萬,官員認證微博3萬,微信公眾號300萬,認證公號超過4萬。這其中成為網絡“大V”的網絡意見人士大都經過了實名認證,做到了網上虛擬身份與網下真實身份的統一。如果實名認證做不到,一般很難得到網民的認可,更無法成為雄踞一域,擁有網絡話語權的意見人物。

  2.網絡意見人士與其擁躉興趣愛好的統一性。與傳統社會意見領袖一樣,網絡意見人士與受其影響者處于同一群體并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興趣愛好是意見人士與其粉絲信眾之間產生聯系和共鳴的基礎,也是意見領袖發揮個人影響力的前提。而同一群體的身份使意見人士的意見和觀點更具說服力,更易獲得群體成員的信賴和推崇。

  3.網絡意見人士行為表現的活躍性。積極的網絡參與行為是網民成為意見人士的前提條件。通過積極的、頻率較高的參與行為,網民才能擴大個人的社交范圍,提高自己的曝光度和知名度。網絡意見人士都是積極的信息傳播者,只是不同類型意見人士的活躍范圍有所區別。事件型意見人士只在某個特定的公眾事件中表現積極;而群體型意見人士則是所屬群體某一段時間內的活躍分子。只有當一個人對某一領域有足夠的興趣并積極參與該領域的活動,樹立自己在群體中的特殊印象,別人才會更多地關注其意見,進而向其征求意見,或者被其意見所左右和影響。

  4.網絡意見人士與影響人群關系的不穩定性。 網絡意見人士與受影響人群之間關系的建立一是依靠雙方持續對某一共同內容的關注;二是受影響者對自己所推崇的意見人士及其言論的關注。受影響者對意見人士的推崇完全源自意見人士在網絡平臺上發布的真知灼見,對其現實社會的背景資料卻所知甚少,缺乏對意見人士的全方位認識和印象。同時虛擬群體成員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因此與傳統社會相比,受影響人群對意見人士的認可度和忠誠度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而缺乏穩定性。

  5.網絡意見人士擁有某領域成就的突出性。無需諱言,網絡意見人士即便在現實生活中,大多也是某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的人物,他們或背景深厚,或財力過人,或成績突出,或專長獨到,或個人魅力過人,這些往往是他們能得到網民關注、賞識和信服,能搶占輿論高點,奪得話語權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個沒有任何專長和任何成就的人,即便他們在網絡上再活躍,也難以得到網民的認同。

  三、網絡意見人士的影響和作用

  在網絡輿論的形成過程中,網絡意見代表人士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發揮作用,通過網絡的關注和轉發等功能,消息在傳播過程中,不斷裂變倍增,形成了巨大合力。可以說,一個微博往往就是一個自辦的廣播電臺甚至是電視臺。日前,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2013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第一次對有關網絡“意見領袖”進行了成規模調查。調查發現,在近年一些突發事件和公共議題上,網絡“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常常超過媒體和政府在微博中的傳播力。平時大約300名全國性的“意見領袖”影響著互聯網的議程設置。據統計,全國103家微博客網站的用戶賬號總數已達12億,其中新浪微博用戶賬號5.36億個,騰訊微博用戶賬號5.4億個。隨著微博客用戶群體的迅速擴大,產生了一批粉絲數大于10萬的“大V”賬號。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中,10萬以上粉絲(聽眾)的超過1.9萬個,100萬以上的超過3300個,1000萬以上的超過200個。

  而以2013年11月份的一份數據為例,新浪微博風云人氣榜排名顯示,粉絲數在1000萬以上的“大V”有174個,500萬至1000萬的V用戶有212個。其中陳坤、姚晨、郭德綱、林心如、張小嫻、李開復等網絡意見代表人士粉絲數分列前6位,均超過5000萬。可以說,這些微博“大V”們的言論受眾遠遠超過《人民日報》的讀者群,“大V”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主導整個網絡微博的輿論走勢,直接影響到人們心態、行為和生活。

  四、加強網絡意見代表人士統戰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幾年來,網絡意見代表人士在一些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和輿情事件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對這一群體進行有效的管理已經迫在眉睫。比如律師群體中的意見人士,在吏治反腐以及涉及上訪、強拆的輿情事件中尤為活躍。媒體人群體中的意見人士在實名舉報上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網絡反腐高潮,但由于在重大公共事件中某些事實和觀點的“偏差”,也加劇了社會對抗性情緒,提高了輿情處置的難度。

  而從現階段的微博、微信平臺上大量泛濫的網絡負面信息來看,其主要內容往往集中在災難、事故、貪腐、丑聞等方面,所謂內幕、揭秘、潛規則層出不窮,謠言、暴力、色情信息屢禁不絕,曝隱私、秀下限、搏出位大行其道,各種丑惡和黑暗被無限放大。凡是政府辟謠的就一定是事實,凡是官方發布的就一定有黑幕,凡是社會矛盾就一定是體制問題;凡事寧信其錯,不信其對,寧信其壞,不信其好;陰暗心理、悲觀情緒、網絡暴力滋長蔓延、交叉感染,消解社會正氣,扭曲人的心理。一則小小的謠言通過網絡可以瞬間送至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用戶,在轉發和評論中,其影響力被成倍發酵,無限放大,起到“扇動翅膀即可引發海嘯”的“蝴蝶效應”。

  由此可見,網絡已經到了必須整治的時候。2013年8月,公安部開始了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一批所謂的意見人士和網絡推手秦火火、立二拆四、環保董良杰、知名網絡寫手周祿寶等一批人先后被刑拘。除了法律嚴懲外,如何從源頭抓起,加強正面宣傳引導,不讓虛假的信息和負面的信息充斥網絡世界,讓網絡消除戾氣,多些希望、溫暖和正能量呢?竊以為,加強網絡意見人士統戰工作,有效團結網絡意見代表人士則顯得非常必要!

  統一戰線是指不同的社會政治力量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為實現共同目標,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形成的政治聯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歷經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在“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大團結、大聯合”已經成為統一戰線永恒的主題。網絡意見代表人士身份復雜、數量眾多、形態分散、影響較大,具備統戰對象的諸多特點,有對其開展統戰工作的可行性。

  一是通過統戰工作,有助于推動解決現實問題。網絡意見人士通過引導網絡輿論形成社會熱點,進而引起傳統媒體關注,有助于共同推動現實問題的解決。近年來,廣東省以及廣州、深圳等市的政府官員與網絡知名人士進行座談對話的例子已經不勝枚舉,網絡問政的風氣已經蔚然形成,一些網民關注的社會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二是通過統戰工作,有助于建立與民間的溝通渠道。網絡意見人士產生于民間,得益于民間,在代表基層訴求、反映民間呼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他們有助于建立與數量龐大的網民及草根階層之間溝通協商的渠道,對于消除激化的群體情緒、化解社會矛盾、團結各階層群眾,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是通過統戰工作,有助于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網絡意見人士大都游離于體制之外,又有民意基礎,敢于直言批評,同時分布廣泛、信息渠道多樣,是加強民主監督,釋放民意、聽取民意和接受民意的有效人選,將在輿論監督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五、開展網絡意見代表人士統戰工作的對策

  (一)正視存在,對網絡意見人士進行摸底調查。當前,除了極少部分網絡意見人士受西方思潮的影響以及自身利益驅使做出不良舉動外,大部分網絡意見人士都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他們針對現實生活中不足之處發表批評言論,其目的也在于監督行政,提醒弊端、促進社會發展和公平正義。因此,網絡意見人士不是異見人士,而是良師益友。應堅持統戰工作廣交朋友的原則,對轄區內網絡意見人士進行摸底調研,掌握他們的分布情況、職業專長、關注領域、影響人群等具體情況,并建立網絡意見人士檔案,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態和活動走向。

  (二)主動聯系,建立網絡意見人士常態聯系制度。網絡意見人士不是潛在對手,就要平等相待,建立常態聯系,引導其發揮積極作用。一是提供交流平臺。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網絡意見代表人士座談會,通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并邀請他們通過網絡媒體幫助宣傳。二是提供調研平臺。網民的意見如大禹治水“易疏不易堵”,對于發展中一些熱點話題應該開放權限,主動邀請網絡意見代表人士參觀、考察、調研,幫助他們全面、深入地了解相關情況,使其理解現代社會公共治理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引導他們客觀公正的評介熱點事件。三是提供合作平臺。網絡意見代表人士受眾廣泛,影響力大,在各種節慶活動和宣傳等方面可邀請網絡代表人士參與,創設合作氛圍。四是提供發聲平臺。讓網絡意見人士在傳統媒體發聲,有助于他們對現實國情的理性把握、平和表達。如果長期被傳統媒體拒之門外,缺少傳統發聲通道,越是邊緣化就越容易激進化。

  (三)分類管理,根據網絡意見人士的性質,實施不同管理方法。網絡意見表達的高自由度、高便捷度決定了意見表達和政治參與行為的無序性和不可控性,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參與偏激化,甚至非法化等情況。在具體工作中,要根據性質、區別對待、分類管理。比如對專家學者、偶像明星、商界精英采取一般引導,對在熱點問題表現活躍的傳媒人士、寫手作家、小眾草根等群體則要進行重點管理。同時,要通過政治方式將網絡意見代表人士納入管理體制。比如建立一個類似于黨外知識分子聯合會和網絡意見人士聯誼會之類的組織,吸納本轄區內主要網絡意見人士加入,進行引導和管理。當然,對于極少數挑動社會矛盾、破壞民族團結或別有用心地散布各種謠言,影響社會穩定的人要保持高度警惕,進行重點監控,堅決依法打擊。

  (四)加強統戰,吸收網絡意見人士進入人大、政協等組織。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意見人士正在成為我國民主監督和反腐倡廉的生力軍和重要的推動力量。近年來,“表哥”、“房嬸”等許多貪污腐化官員正是因為被網絡輿論曝光,才得到有效查處,網絡意見人士的作用功不可沒。因此,建議吸收其中的部分優秀代表人士加入政協和人大,一方面強化了參政議政的作用,同時也讓網絡意見人士能夠進入到國家政治管理中來,引導他們有序參與政治,發揮他們的熱情和力量。除人大政協外,還可以培養一批網絡意見人士擔任政府資政、顧問、行風監督員、檢查員等,讓他們近距離地了解事實真相,通過他們的渠道,發出權威的聲音,及時遏制社會上不實的流言和傳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民望饑渴,體制疲憊,各種社會問題糾結疊加,網絡意見人士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網民的代言人,起到對政府陳情民意,強化輿論監督,促進公平正義的作用。客觀評估他們的建設性和合作精神,是意識形態工作和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運用統一戰線工作思維和方式,引導和培養網絡意見人士,使其成為規范網絡行為、引導網絡輿論的重要力量,將在未來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

?

  (執筆人系花都總支會員、民進宣工委委員,該文或2015年度我市統戰理論研究成果二等獎)

作者:劉浪